一二三四声怎么分平仄
平仄,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。“平”指平直,“仄”指曲折,要区别平仄,先要懂得四声,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,称为平、上、去、入。除了平声,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,故统称为仄声。
一二三四声怎么分平仄
一声二声字是平声,三声四声字是仄声。例如妈麻马骂,妈一声,平声;麻二声,平声;马三声,仄声;骂四声,仄声。
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。“平”指平直,“仄”指曲折。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,如《切韵》、《广韵》等,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,称为平、上、去、入。除了平声,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,故统称为仄声。
诗词中平仄的运用有一定格式,称为格律。平声和仄声,代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。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。尝试。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。所谓声调,指语音的高低、升降、长短。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,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,平指平直,仄指曲折。
对联平仄的正确方法
1、要求
对联平仄的要求字词意工整、读音的抑扬顿挫、琅琅上口。
2、规则
(1)句脚平仄:不管多少句的联语,每一分句的句脚字只要从上列任意一个“平仄杆”的最后依次向前取一截,即可符合马蹄韵规则。
(2)句中平仄:不管多少字的联句,只要从上列任意一个“平仄杆”的最后依次向前取一截,即可符合马蹄韵规则。下联平仄一般要求和上联相反。
(3)完全符合“平仄两两交替”规则的联句称为“正格”,不完全符合的称为“变格”。
七言绝句的平仄规律
七言绝句(七绝)的四种基本平仄格式即:①平起首句入韵,②平起首句不押韵,③仄起首句入韵和④仄起首句不押韵。
上述四种平仄格式虽看起来变化各异,但无外乎在其句中的平仄上均严格遵循着“替”、“对”、“粘”的规则。现以格式①为例作一具体分析,一旦明白其中规律,则各种平仄格式便会顺手拈来。
平起首句入韵,即表示首句平声开始(格律诗的平仄注重点均在句中2、4、6及句尾位置),句尾以平声押韵。依照“替”的规则,七言格律诗2、4、6位序的平仄必须依次交替(变化),这样2位平,4位仄,6位再平,尾字押韵必须平,其基本平仄格式就确立了:(平)平(仄)仄仄平平(韵)。
这里补充一点的是,七言格律诗句在避免出现孤平、三平尾、三仄尾等弊病的前提下,其1、3、5位序的平仄是可平仄不计较的(下同)。
依据“对”的规则,七言绝句的第一句和第二句,第三句和第四句之间,在关健位序对应的平仄必须对立(相反),又因七绝的第二、四句必须一押韵(押平声韵),这样第二句的平仄格式就为:(仄)仄平平(仄)仄平(韵)。
再依据“粘”的规则,七绝的第二句和第三句(相当于格律诗两联句相邻的两句)在关健位序对应的平仄必须一致(如同粘贴般),第三句句尾又必须是白脚(不押韵),这样第三句的平仄格式就是:(仄)仄(平)平平仄仄。
第四句又与第三句相对:平平(仄)仄仄平平(韵)。
总体就是:平起首句入韵式
(平)平(仄)仄仄平平(韵),(仄)仄平平(仄)仄平(韵)。
(仄)仄(平)平平仄仄,(平)平(仄)仄仄平平(韵)。